Q: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í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4分)

①春往而冬(          ) ②迷惑失(          )

③遂水(      )         ④反取焉(              )

【小题2】翻译(4分)

①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小题3】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2分)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小题1】①通“返”,返回   ②道路   ③找到 ④辱(1个1分)【小题1】①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分)②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2分)【小题1】老马识途 (1分)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1分)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个是通假字,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字,解释时先指出通哪个字,然后释义。第二个根据语境可知是“道路”的意思。第三个“得到”,根据语境,译为“找到”更准确。第四个出自《晏子使楚》,原句是: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意思是: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病”的意思是“辱”。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点评:做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题,一定要牢记课外考查看课内的原则。用心想一想,都能在课内找到这此词的影子,这样词语就不难解释了。但是平时要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的常规用法是必须知道的。尤其是文言文课文下面注解里面的词语。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之智”“素”‘径’等。“之智”是的智慧的意思,其中的“之”为助词,“素”是一向,向来的意思,‘径’是径直,一直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的题目即是我们熟悉的成语,“老马识途”的意思我们大概也能知道,这里让我们填出其比喻义,所以要准确解释还要依赖平时的积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出自文言文中的成语的理解能力。

点评:平时我们要积累一些较为知名的成语故事,并将其成语的古义、今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记在心中,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出自课内文言文中的成语更要注意积累了。

相关问题

  • 【题文】阅读《满井游记》,完成下列问题。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孙权劝学(10分)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 ②卿今当涂掌事( )③及鲁肃过寻阳( ) ④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2】朗读文章要注意句子的语气。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2分)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小题4】阅读短文,结合实际谈谈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 【题文】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送东阳马生序(节选)(8分)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
  • 【题文】下面语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和一处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①3月21日下午,由省委宣传部、铜川市委、《当代陕西》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陕西好人》现象研讨会在铜川新区举行。 ②《陕西好人》体现了陕西人忠厚质朴的传统美德,也展现了陕西人豪放宽厚的时代特征。③要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识陕西好人现象,深入研究陕西好人的示范、塑造、培养,做好“陕西好人”的品牌效应,为“三个陕西”建设提供坚强的精神动力。
  • 【题文】下面语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①近年来,铜川市文物旅游局以项目建设、旅游开发、文物保护、行业管理为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县城旅游经济发展,提升铜川市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壮大发展内生力量。②在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中,各区县持续加大投入,耀州区以创建全省旅游示范县(区)为目标,全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四亿多元,实施了耀州古城、孙塬旅游名镇建设等。
  • 【题文】水 仙(清) 李渔水仙一花,予之命也。予有四命,各司一时:春以水仙兰花为命;夏以莲为命;秋以秋海棠为命;冬以腊梅为命。无此四花,是无命也。一季夺予一花,是夺予一季之命也。水仙以秣陵①为最,予之家于秣陵,非家秣陵,家于水仙之乡也。记丙午之春,先以度岁无资,衣囊质②尽,迨③水仙开时,索一钱不得矣。欲购无资,家人曰:“请已之,一年不看此花,亦非怪事。”予曰:“汝欲夺吾命乎?宁短一岁之寿,勿减一岁之花。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就水仙也。不看水仙,是何异于不反金陵,仍在他乡卒岁乎?”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④购之。(节选自《闲情偶寄》)[注释]①秣陵:指南京。 ②质:抵押。③迨:等到。 ④珥:用玉做的耳饰。【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4分)(1)各司一时 (2)欲购无资 (3)请已之 (4)是何异于不反金陵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的“而”与“且予自他乡冒雪而归”中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而子敬先亡 B.拔山倒树而来C.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D.远者小而近者大【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家人不能止,听予质簪珥购之。【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3分)对于水仙,作者可谓“爱花如命”,文中哪些事充分表现了这一点?文章两次写到“家人”的作用是什么?
  • 【题文】孟母戒子(《韩诗外传》)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小题1】解释各组中划线的词的含义。(4分)① 乃复进 复  ② 对曰 对 ③ 裂其织 裂 ④自是之后 是 【小题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2分) A.呼而问之 B.以此诫之 C.而置之其坐 D.至之市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小题4】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 【题文】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共16分)《三 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 【题文】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疑人窃履》,回答问题。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注释】①踵:到,走到。②缪:同“谬”,错误,荒谬。【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①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 ②而以窃履进( )③见其履在楚人之足( ) ④遂与之绝(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划分2处停顿。昔 楚 人 有 宿 于 其 友 之 家 者【小题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2分)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②(2分)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选自《晏子使楚》)【小题4】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 【题文】阅读(35分)。(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 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阅读语段,答文后题。(16分)【小题1】甲文作者 (朝代)著名诗人 乙文中的“先生”是指他的号 。(1.5分)【小题2】甲文中描写桃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 ) ;体现祥和安乐的社会环境的句子是 ( ) 。(2分)【小题3】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①缘: ②俨然: ③欣然规往 ④诣太守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2分)①渔人甚异之②好读书,不求甚解【小题5】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三个成语(3分)【小题6】第2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1.5分)【小题7】“乙文”中的“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 ”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 ”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3分)【小题8】请联系甲乙两文,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1分)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