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D

相关问题

  •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B.最早出现于沿海地区C.受到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D.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立
  •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 =农业+ 家庭手工业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干预 + 垄断资本主义③发昌机器厂 = 地主阶级+ 近代企业④资本主义 = 商品经济+雇佣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 《中国近代经济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形势采取的方法为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B.“两制”是指两种管理制度C.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决策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B.“两制”是指两种管理制度C.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决策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19世纪70-80年代,中国一些民族企业在国内投资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本国投资环境较差B.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C.香港政策自由D.与国际社会接轨
  •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此材料反映的是A.洋商向中国企业传导技术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压迫和束缚C.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压迫和束缚D.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人闻其利,遂争往,及二春至诸多,则价骤降,如值银一百两,仅出银五六十两,非令大亏其本而去不休。如是至三春至者必少,则又就最后者五六人,数倍其利以欣之,以诱华商未死之心。庶明年人方踊跃来办。……”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 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国民政府提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