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下列对中国资本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最早出现于沿海地区

C.受到外商企业刺激而产生

D.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对立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D

试题分析:中国的近代的民族工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最早是出现在沿海地区自然经济瓦解比较早的地区,是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下而产生的。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既有被压迫反抗的一面,也有妥协的一面。故选D。

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民族工业的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在外国资本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下的夹缝中艰难的生存发展。严酷的环境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局面。这决定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既有革命的一面,也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面。民族工业在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辛亥革命的影响,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因日军的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是衰落萎缩时期。

相关问题

  • 有人为简化教材内容,利用公式表示概念间的基本关系,下列表述基本正确的是①小农经济 =农业+ 家庭手工业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干预 + 垄断资本主义③发昌机器厂 = 地主阶级+ 近代企业④资本主义 = 商品经济+雇佣关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 《中国近代经济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形势采取的方法为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倡导创办实业,进行实业救国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
  •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B.“两制”是指两种管理制度C.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决策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B.“两制”是指两种管理制度C.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决策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政策,历史上曾采取过类似政策的民族有①契丹族 ②党项族 ③女真族 ④蒙古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
  • 19世纪70-80年代,中国一些民族企业在国内投资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本国投资环境较差B.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C.香港政策自由D.与国际社会接轨
  •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此材料反映的是A.洋商向中国企业传导技术B.外国资本主义对民族工业压迫和束缚C.本国封建势力对民族工业压迫和束缚D.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 (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人闻其利,遂争往,及二春至诸多,则价骤降,如值银一百两,仅出银五六十两,非令大亏其本而去不休。如是至三春至者必少,则又就最后者五六人,数倍其利以欣之,以诱华商未死之心。庶明年人方踊跃来办。……”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
  • 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A.出身贫贱低微,社会地位低下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C.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欺凌D.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刺激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