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C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可知上海人对电灯的态度由排斥到接受,因此AD表述错误;B不对,19世纪末甲午战败表明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电灯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

点评:历史材料型选择题,学生的错因多是在于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不懂材料字面意思,也就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如本题不能联系到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关问题

  • 最早颁布“废止缠足”法令的是A.晚清政府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北洋军阀政府D.新中国政府
  •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A.中山装的出现B.照相馆的出现C.改正朔,用阳历D.长拜作揖的礼仪
  • 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A.反对封建迷信B.土葬改为火葬C.春节禁放鞭炮D.文娱活动增多
  • 下面的情况,正确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状况的是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B.西装成为流行服装之一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A.封建婚姻观念的动摇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 《大公报》载: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婢膝奴颜,有伤气节”,宣布广东、广西两省官员,在下级见上级时,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此后,各省纷纷效法。这说明A.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等级制度被废除C.晚清时期曾进行过社会习俗的改革D.儒家传统礼仪被废除
  •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 晚清时期,梨园之中严禁女伶登场。到清末民初,京剧中坤旦开始增多,“且有无坤角不能成班之势”,但京剧“四大名旦”则依然是清一色的男角?这反映了A.戏剧领域自古无女角B.旦角一般由男性扮演C.民国重视戏剧业发展D.社会礼俗的艰难变革
  •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A.李时珍、毕升B.毕升、蔡伦C.蔡伦、郭守敬D.李时珍、郭守敬
  • 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繁花似锦。下列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A.图一是东晋顾恺之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B.图二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风俗写意的特征C.图三作品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多元一体的特征D.图四剧种在清朝同光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