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B

材料主张“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只有B项最符合题意。

相关问题

  • 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A.在宁波时穿长袍马褂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D.百团大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①世界银行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布雷顿森林体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 二战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与它的建立无关的是A.美国要巩固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推动新秩序的建立B.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构成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其三大支柱D.确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 以下不属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的是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联合国
  • 二战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建立了新的世界经济秩序。与它的建立无关的是A.美国要巩固自己的经济优势,积极推动新秩序的建立B.由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构成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其三大支柱D.确定了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
  •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中国人婚恋观的变化。下列对这一变化的原因分辨,正确的有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的解放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 1920年《新妇女》载文指出:“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闭关自守,做不到了;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保不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A.封建婚姻观念的动摇B.封建礼教彻底崩溃C.西方新式婚姻观在我国确立D.妇女运动的蓬勃发展
  • 下面的情况,正确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服装状况的是A.男子全部是长袍马褂B.西装成为流行服装之一C.女子以连衣裙和列宁装为主D.绿军装成为流行服装
  • 史称中国移风易俗的一大改革是A.反对封建迷信B.土葬改为火葬C.春节禁放鞭炮D.文娱活动增多
  • 下列哪一生活现象不能反映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汇A.中山装的出现B.照相馆的出现C.改正朔,用阳历D.长拜作揖的礼仪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