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该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1.“高处不胜寒”是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2.当大气中的云量和尘埃含量增加时    

① 箭头①增强      ② 箭头②增强      ③ 箭头③增强     ④ 箭头④增强

A.箭头①

B.箭头②

C.箭头③

D.箭头④

E.①②③

F.②③④

G.①④

H.②③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1. C2. C

试题分析:

1.由于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少,而对地面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故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箭头③。

2.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增多,则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①正确;晚上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④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过程。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大气热力作用的基本过程。

相关问题

  •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曲线中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的原因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E.云量厚度F.地势高低G.太阳高度H.植被状况I.云量增加G.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人口增加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
  • 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完成下面问题。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2.霜冻常出现在深秋至次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A.①B.②C.③D.④E.③作用弱F.②作用强 G.① 作用强 H.④ 作用弱高
  •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完成下列问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E.①F.②G.③H.④I.大气吸收①辐射少G.大气吸收②辐射少地面吸收③辐射少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 读下图,完成下题。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2.图中箭头C代表的含义是A.AB.BC.CD.DE.太阳辐射F.大气辐射G.地面辐射H.大气逆辐射
  • 下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热力环流。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两纸条的偏动方向是 A.A、B都向左偏B.A向左偏、B向右偏C.A、B都向右偏D.A向右偏、B向左偏
  • 下左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示意“a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分布状况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2.下列说法可能的是A.②地气压高于①地B.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低C.③地气压高于④地D.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高E.a地风向为西北风F.c地风向为西南方G.b为阴雨天气H.d为下沉气流
  • 读“热力环流侧视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A、B近地面大气温度不同的直接原因是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E.吸收地面辐射多少不同F.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少差异G.大气逆辐射强弱不同H.反射强弱差异
  • 同一经纬度“高处不胜寒”的原因是A.气压低B.空气稠密C.到达太阳辐射少D.到达地面辐射少
  • 读不同性质地面的反射率图,回答问题。1.反射率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2.下垫面的性质不同,其反射率不同,反射和辐射的波长也不同,要了解下垫面的状况,我们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3.下列现象与反射率有关的是A.新雪、耕地B.海洋、耕地C.新雪、海洋D.沙土、草地E.RSF.GPSG.GISH.雷达I.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冷G.冬季四川盆地比长江三角洲冷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冷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