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读下图,回答问题。

(1)C处在整个土地利用中处于___________地位;E处发展的方向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D处可发展哪些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

(2)A、D的生态意义具体表现为:A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

(3)此种农业从布局上可称为,南方低山丘陵区除千烟洲外,其他地区可否建立同类模式?_____________。借鉴千烟洲经验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1)主体粮食作物坡前平坦地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塘中养鱼虾,塘面养鸭(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洪灌溉,减少洪涝灾害(3)立体农业可以因地制宜

此题考查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立体农业。

相关问题

  • 读“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的增长图”,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说明我国南方地区________严重,不少地区已引发了_________全面恶化。(2)这说明我国南方丘陵山区的__________关系日趋紧张。(3)简要说明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所示农业生产的模式叫做___________模式,这一模式遵循了_________的原则,对_____________进行了综合治理与开发。(2)图中A代表的是___________,在这可以种植__________,B代表的是_________,可以养殖____________等。(3)这种模式与珠江三角洲的___________农业均为_____________生态农业。
  • 读下图,回答问题。(1)河流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2)A、B、C三河流中,塑造黄淮海平原的主力是__________。(3)黄淮海平原高产田主要分布在_______,中、低产田集中分布在_______和_______地区。(4)绘出黄淮海平原的大致范围。
  • 有关盐碱地成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低洼的地区一定形成盐碱地 B.盐碱地的形成往往与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 C.滨海地区的土壤易于形成盐碱化 D.盐碱化土地的形成与人类活动有关
  • 人类活动给我国南方农业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有()①湖面萎缩,土壤盐渍化②自然灾害频繁,农、林、牧业减产③毁林开荒,提高粮食总产量④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贫瘠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②
  • 山西省是我国能源资源大省,为进一步发展山西经济,使资源大省转化为经济大省,调整产业结构势在必行。据此完成题。小题1:我国山西煤炭资源具有良好的开采条件是因为A.多数煤田为深厚煤层 B.水文地质条件复杂C.埋藏较深 D.埋藏浅,适合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小题2:“坑口”电站建设的意义不包括A.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B.改善能源工业结构C.增加经济产值 D.降低山西的环境污染
  • 世界正进行着一场绿色能源革命,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将逐渐成为未来能源消费的重心。下图为世界能源结构趋势图,读图完成题小题1:图中代号表示的能源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石油②太阳能③天然气④风能 B.①天然气②石油③风能④太阳能 C.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石油④风能 D.①石油②天然气③太阳能④风能 小题2:图中核能在未来能源结构中消失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B.铀矿资源的枯竭C.其他新能源代替了它 D.核能污染严重
  • 2012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60%,下列措施利于改善这一状况的是()A.迅速减少石油消费 B.拓展石油进口渠道 C.拓宽石油销售渠道 D.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 2013年5月,我国又一条能源进口战略通道——中緬油气管道将全线贯通。读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左图),回答有关问题。(1)甲河源头的补给类型是________,说明该补给类型补给水量变化的特点。(8分)(2)根据乙地区某日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描述图中等温线分布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0 分)。(3)简述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对我国能源发展的意义,并列举管道建设对沿线地区可能造成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12分)(28分)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下表为我国1998-2004年部分年份的相关统计数字,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年份19981999200220032004能源消费增长率-4.1-1.69.915.415.2GDP增长率7.87.18.39.39.5小题1:表中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最低和最高的年份是 A.1998年 B.1999年 C.2003年 D.2004年 小题2:1998-2004年间,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A.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 B.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有上升趋势 C.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趋于合理 D.汽车拥有量大幅上涨
  • 当前内容题库

      不详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