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问题。

小题1: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A.加强天气预报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C.发展耐旱农作物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小题2: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A.①②B.②③④C.③④D.①④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小题1:B小题2:D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小题1:该地区荒漠化加剧,沙尘暴多发的直接原因是过度放牧,故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能有效防治a地区的沙尘暴。

小题2:毁林开荒、粗放耕作、人口增长速度过快是b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人为原因,故选D项。

相关问题

  • 中国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中的“三北”不包括下列哪个区域() A.东北 B.华北 C.长江流域 D.西北
  •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 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C.环境污染加剧 D.农业集约化经营
  • 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为(  ) A.以荒漠为主 B.以草原为主 C.以森林、草原为主 D.以草原、荒漠为主
  • 读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地带中的东部地带包括_____个省级行政区,中部地带包括_____个省级行政区,西部地带包括 _____个省级行政区。 (2)三个经济地带从东向西第一产业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西部地带_____产业比重最低。 (3)东部沿海地带中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是____,具有两个沿海开放城市的省区从北到南依次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读我国开放格局时空发展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从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起步,1980年设 立了______个经济特区,其中靠近香港的是______经济特区,不在广东的是______经济特区。1984 年设立了______个沿海开放城市,______年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平原位于东北平原东北部,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江冲积形成的沼泽平原。三江平原的开发,经历了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再从“北大仓”又回到“北大荒”两个迥然不同的发展阶段。(8分)(1)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首先采取的措施是(1分) A.引入灌溉水源 B.增加土壤肥力 C.平整土地 D.排水 (2)2000年国家决定停止对“北大荒”沼泽地的开垦,并建立自然保护区。简述保护沼泽地的重要意义。(3分)(3)停止开垦“北大荒”后,耕地不再增加,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4分)
  • 该图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印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1分)(1)Rl和R2两河的主要补给是_______,影响流量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2)图示平原地区侵蚀作用的主要外力是。(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区大规模垦荒,会使得土地。(4)在开垦的同时,大量引河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简要分析在该地区不合理灌溉对土壤的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2分)(5)大量引Rl、B2河水灌溉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3分)(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2分)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分)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在我国的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区,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1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植被是和荒漠。(2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示意图,完成问题。小题1:从图中推断出该流域可能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大气污染 D.生物多样性锐减 小题2:对比该地2000—2010年和1985—2000年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景观的多样性没有变化 B.应制定生态补偿政策C.城镇面积增长幅度最大 D.河流流量增大
  • 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有水源,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小题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A.地表反射率下降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 当前内容题库

      不详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