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实现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最关键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B.提高劳动者素质C.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D.加大自然资源开发力度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A

本题考查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有人口战略、资源战略、环境战略和稳定战略。

人口问题

人口战略

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人口素质较低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贫困人口多

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坚持开发式扶贫

人口结构不合理

完善养老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禁止性别的人工选择,消除性别歧视

目前,影响我国的资源和环境的首要问题是人口问题。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相关问题

  • 作为中学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从自身做起,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参与环保活动②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③等工作后再接受环境教育④积极购买非生态标志的商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如图是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属于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与丙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A.新加坡 B.四川盆地C.墨累一达令盆地 D.内蒙古高原
  • 读“美国区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中字母A所在区域是美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农业地域类型)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突出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类农业地域类型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7分)(2)字母B所在区域重点发展蔬菜、花卉,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要素中________的优势,这些农产品能快速地供应到东北部工业区,主要有赖于_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___________技术的发展。(3分)
  • 关于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是A.区位优势条件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基础条件是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c.生产规模大,但商品率低D.均属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 图10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问题。小题1:该地区农业地域类型是A.种植园农业 B.乳畜业C.混合农业 D.水稻种植业小题2:该农业最重要的优势是 A.可以多占耕地 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C.可以实现粮食的自给 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
  • 分析下表,回答问题。(7分)某地各项项目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近三年平均降水量近三年平均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当年水旱灾害次数粮食总产量1956年30%3.33万公顷850毫米23摄氏度2%01亿吨1975年5%4.47万公顷680毫米30摄氏度12%30.875亿吨(1)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把以下的四项填入图中适当的空格中,使之完成一个循环过程。①土壤肥力下降;②暴雨增多;③进一步毁林开荒;④洪水灾害增多(2)结合上表和框图,解释该地耕地面积扩大,而粮食总产量却降低的原因。(3分)
  • 图2是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完成问题。图2小题1: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断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物种灭绝 D.土地荒漠化 小题2: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该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A.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B.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开劈大型牧场,集中的规模经营 D.推广节水农业,营造农田防护林,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 图3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小题1:黄河上游河段实施梯级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调节水量的季节变化,改善航运条件 B.促进周边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C.下游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D.库区两岸冲刷力明显增强,不利水土保持 小题2: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 图示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 当前内容题库

      不详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