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某物理兴趣小组用稳定的热源来探究冰的熔化过程,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冰熔化规律的是(已知冰的比热容是C=2.1×103J/(kg•℃))

A.

B.

C.

D.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C

分析:(1)知道冰是一种晶体,且冰的熔点是0℃,即其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且能通过图象理解和区分上述知识.

(2)对于冰和水来说,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故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判断出其温度变化的特点.

解答:由于冰是晶体,故其在熔化过程中有不变的熔化温度,所以可排除掉A;由于是熔化图象,故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故可排除掉D;由于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即相同质量的水和冰,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水的比热容大,即其温度变化要比冰慢,故对比分析B、C选项,即可判断出C是正确的.

故选C.

点评:识别晶体、非晶体熔化过程中的图象不同,据比热容的知识,能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去分析其温度变化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相关问题

  • 用雪堆成雪人,即使温度低于0℃,时间长了也会变小,这主要是由于A.雪人熔化B.雪人升华C.雪人蒸发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一支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位置不准的温度计,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读数是97℃,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读数是2℃.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则该物体的温度是A.50℃B.47.5℃C.4O℃D.38℃
  • 1.62×109 nm,可能是A.一本书的长度B.一个人的高度C.一个篮球场的长度D.一座山的高度
  • 下列记录结果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应该是厘米A.九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9B.教室宽约为60C.小明的身高为1.68D.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18
  • 某学生测得木块长度的四次记录分别为17.58cm、17.56cm、17.59cm、17.56cm,那么,木块的长度最接近A.17.5725cmB.17.57cmC.17.56cmD.17.58cm
  • 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夏天,盛冷饮的杯子外壁出现水珠B.寒冬房间窗户玻璃的内表面出现冰花C.钢水浇铸成机床底座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 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的凝固点是48℃C.海波在BC段吸热熔化,温度保持不变D.海波在CD段是气态
  • 在高原雪山上,登山运动员把雪熔化、加热烧开后饮用.下列图象能反应出整个过程的是A.B.C.D.
  • “立春”后,镇江的天气仍然变化无常.在下列四种现象中,与其他三种现象所涉及的物态变化不一样的是A.雪B.冰雹C.窗户上的冰花D.霜
  • 在一次观察水沸腾的实验中所用温度计准确,观察到沸腾时的温度是87℃,其原因可能是A.容器里盛的水太多B.当地的大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C.加热的火力太弱D.当地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