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主要分布在(  )A.亚洲B.非洲热带丛林C.欧洲D.以上地区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B

相关问题

  • 人类的起源于______.
  • 四大类人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达尔文考察了格克伦岛,这个岛屿上经常刮大风,岛屿上的少数昆虫翅特别发达,大多数昆虫翅退化,他认为昆虫翅两极分化的原因是[ ]A.用进废退的结果B.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C.定向变异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棵一年生植物,即使每年只产生两粒种子,经过20年后,后代的数目也能超过100万棵。大象的寿命可达100岁,如果每对大象一生生产6头小象,经过750年,一对大象的后代就可达1900万头。 每条雌性鲫鱼一年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000个可以受精并孵化成小鱼。一年后小鲫鱼成熟,再产生出下一代,按照这个数目计算,经过三年,一对鲫鱼繁殖出的后代数目可达6750000000条。由此看来生物的繁殖能力是如此强大,但是事实上,每种生物能够存活下来的却很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
  • 桦尺蛾是一种夜间活动的蛾子,白天栖息在树干上,它有淡色和黑色两种。淡色的和树干颜色相似,不易被鸟类发现。在未受工业污染的地区,桦尺蛾是淡色的;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树干变成黑色,此处见到的桦尺蛾多是黑色的。请回答: (1)桦尺蛾体色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存在着___________现象。 (2)在未受工业污染的地区,体色是___________桦尺蛾不易被鸟类发现,属于有利变异,这些个体易生存下来。 (3)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
  • 森林古猿原本适于树上生活,但后来却演变为地面生活,主要原因是(  ) A.为了扩张领地,繁衍后代 B.为了改变环境,主宰地球 C.由于受到树栖猛兽的侵袭 D.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
  • 人类的祖先是(  ) A.森林古猿 B.黑猩猩 C.类人猿 D.大猩猩
  • 1974年,科学家在非洲发现了距今300万年前的古人类化石“露西”,而在其它地区没有发现这么古老的人类化石,由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对人类起源做出了什么样的推断(  ) A.非洲是现代入类的起源地 B.亚洲的直立人是由非洲迁徙过来的 C.A和B D.东非人很可能就是现代入的祖先
  • 下列人类与类人猿的关系中,错误的是(  ) A.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B.类人猿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 C.类人猿与人类都起源于森林古猿 D.类人猿与人类发生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各自生活的环境条件不同
  •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但却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  )A.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同 B.他们语言不同C.他们身体结构不同 D.他们受神的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