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K+、Na+、MnO4-、SO42-

B.pH为13的溶液:CO32-、SO32-、[Al(OH)4]-、Na+

C.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

D.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Fe2+、NH4+、Cl-、NO3-

对258人提供帮助

正确答案:B

本题考查离子的大量共存的判断。MnO4在溶液中呈紫红色,A不正确;CO32-、SO32-、[Al(OH)4]-、Na都能大量存在于碱性溶液中,B正确;水电离出来的c(H)=10-13mol/L的溶液可以是酸性溶液也可以碱性溶液,HCO3-既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性溶液中也不能存在于碱性溶液中,C不正确;滴加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是酸性溶液,NO3-在酸性溶液中显强氧化性,将Fe2氧化为Fe3,D不正确。

相关问题

  • 用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生成的氯气为A.2molB.1molC.小于1molD.小于2mol,大于1mol
  • 使18g焦炭发生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占1/3体积,CO2占2/3体积,已知:C(s)+1/2O2(g)=CO(g) △H=-Q1kJ/mol;CO(g)+1/2O2(g)=CO2(g)△H=-Q2kJ/mol与这些焦炭完全燃烧相比较,损失的热量是A.1/3Q1 kJB.1/3Q2 kJC.1/3(Q1+Q2) kJD.1/2Q2 kJ
  • 在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溶液,产生BaSO4沉淀,若以Ksp表示BaSO4的溶度积,则平衡后溶液中A.C(Ba2+)·C(SO42-)≠ Ksp C(Ba2+)<C(SO42-)B.C(Ba2+)·C(SO42-)> Ksp C(Ba2+) = C(SO42-)C.C(Ba2+)=C(SO42-)=" Ksp" ½D.C(Ba2+)·C(SO42-)=Ksp C(Ba2+)>C(SO42-)
  • 下列事实中,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A.醋酸能与大理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B.pH = 3的醋酸溶液稀释100倍后pHC.室温下,醋酸钠溶液的pH>7D.常温下,0.1 mol·L-1醋酸溶液pH=2.5
  • 常温下,向一定浓度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盐酸,关于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叙述最准确的是A.c(Cl-)> c(NH4+) > c(H+) > c(OH-)B.-c(NH4+) = c(Cl-) > c(H+) = c(OH-)C.c(NH4+) > c(Cl-) > c(OH-) > c(H+)D.以上说法都有可能
  • 0.1 mol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0.16 molCO2和3.6 g水.混合气体中A.一定有甲烷B.一定是甲烷和乙烯C.一定有乙烷D.一定有乙炔(C2H2)
  •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C.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mol电子D.1.0L 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 用于“点豆腐”的氯化镁结晶水合物化学式是MgCl2•nH2O,取10.15g此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得到氯化银沉淀14.35g.则n的值是A.2B.4C.6D.8
  • 2010年4月,湖北又报道某水域爆发蓝藻.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蓝藻的形成是由于含N、P等元素的废水排入水域,引发蓝藻的疯狂生长.通过定量实验,分析得知某蓝藻的组成为(质量分数):C-35.80%,O-49.50%,P-0.87%,H-7.37%,N-6.31%.则该蓝藻的化学式为A.C106H263O110N16PB.C106H263O111N15PC.C106H262O111N17PD.C105H262O110N14P
  • aAm+和bBn-核外电子结构相同,则a值是A.b+n+mB.b+n-mC.b-n-mD.b-n+m
  • 当前内容题库

    最近入库